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
登山車越野初學小記

五年多前我們初搬至基督城,好友太衣子趁著任教學校的寒假從日本來訪,兩人在基督城及坎特柏里平原四處觀光,聊解我當時待業中的焦慮。那時我還是個百分百都市女孩,「戶外運動」這四個字除了週末到山坡上走走幾乎完全不存在於我的生命中,我對之也無特別好惡,只是沒有機會接觸。

在愛丁堡的日子太衣子常找我去健身房參加各種有氧運動課,還去了劍道社見習,我也知道她在日本唸書時加入的是泛舟社團,週末常常出團泛舟,可是她身型纖瘦,長相又美,那時我從沒仔細想過泛舟這件事需要多少勇氣、技術和體力。

她在這裡的某個週末,我們和P三人出遊,決定去搭基督城纜車。P問搭纜車到山上,可以租登山車騎下來,要不要租?我心想騎車沒什麼,每年過年在鄉下誰的腳踏車牽來跨上去就騎了,簡單得很,就租吧。到了山頂沒多久,租車業者開著貨卡送腳踏車來了,試試車戴上安全帽,拿份地圖三人便興高采烈的出發。

地圖上這麼指示:沿著山頂上的馬路騎到步道Rapaki Track的入口,然後順著步道下坡到山腳,最後再騎回纜車山腳的停車場。一開始的馬路上上下下彎彎延延的,我已覺得頗耗體力,想想自己的騎車經驗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平坦的鄉下,唯一騎過的坡是沿著天母公園的那條中山北路巷子,而且還每次都騎到一半就放棄,覺得累也是正常的,邊騎邊心中期待著輕鬆的下坡到來。

到了步道開始下坡,我才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。步道兩旁一邊是陡壁一邊是陡坡,路面坑坑疤疤,有許多碎石子,我每按煞車,車便打滑,對我來說下坡不煞又不行,只好在煞車、打滑、停車、從新開始中輪迴。從步道往山下望,除了好大一片基督城,可以望得更遠到南阿爾卑斯山脈,步道旁是一條山谷,谷間羊群散佈,咩聲四起,可當時的我沒心思端詳好景,只能雙眼瞪視前方路面,專心的想避開所有會讓車輪打滑的石子。

煞煞停停好一陣子,本來直敞的步道開始有些轉彎,這些彎讓我更加不敢享受下坡的快感,想著萬一衝出去或打滑出去,人就直滾入山谷中,多痛啊。那天是那年難得真正像夏天的夏日,我穿著短褲,腳踏涼鞋,每次煞車打滑腳要下地穩住車身時,涼鞋就差點要飛出去,整個人顧東顧西極度緊張。P和太衣子已經騎下去又騎回來找我,兩人都說就放膽騎,不要一直煞車,有了速度便不會打滑,可是我當時真的辦不到,望著還有好長一段的步道,覺得好害怕,竟然就這麼哭了出來。

後來我決定不再折磨自己,牽著車走下山。好幾年後才知道這條步道是基督城最最基礎簡單的登山車路線,那時迎面來的路人看到眼角掛淚的我,不知道是不是覺得很誇張。總之從那次開始,腳踏車越野這項活動就被我打入冷宮,世上運動種類那麼多,沒必要把自己嚇成那樣,這個我不行總有其他可以的。

去年家人來訪,P提議他可以帶妹和弟去騎這條步道,我很擔心這兩個城市咖也會同我一樣,所以出發前帶著他們到家附近公園裡繞一繞,適應一下易滑的碎石路。想不到兩個人都輕輕鬆鬆地騎了下來,雖然妹說事後回想起來還真有點恐怖,中途也優雅的屁股著地摔了一跤,不過整體反應還是比我那樣戲劇化的驚恐落淚好太多。他們回台灣後,不甘心的我決定再試一次。抱著我妹能我也能的信心,奮力地騎上坡到差不多整段步道的三分之一處,然後回頭下坡,結果還是不行不行,整個人緊張得不得了,完全無法放速度,戰戰兢兢直到柏油路面再度出現。下山後又決定到公園練練碎石路,結果打滑摔車,在手肘上磨出了個三四公分的疤。

就此,應該和登山車越野無緣了吧。誰知將近一年後的今天,我竟然一直懷念著上個週末,並且期待著下個週末來臨,能再度騎上我的車,到森林裡遨遊。

基督城有兩片人造松樹森林設有登山車道,今年年初我再度壯了膽,去試騎一遭,竟然不嚇了,而且非常享受。這些車道表面也是坑疤不平,且有時有好幾公尺高的大起大落,但不是全程幾百公尺的下坡,又沒有山谷在旁,我開始克制自己想控制速度的慾望,只偶爾輕捏後輪煞車,讓車順坡加速滑下。 就像P和太衣子說的,一有速度車子就不那麼容易打滑,即使在非常難騎的軟沙上,只要保持一定的速度,車輪通常可以過關斬將。漸漸的我開始喜歡下坡時的速度感,那種介於緊張和放鬆之間,既要保持控制又同時享受著自由滑行的感覺。森林中舉目皆樹,光影在葉間遊戲,好聞的陣陣松香隱隱約約,騎著車繞行在數十公尺高的松樹間,時而快時而慢,即使耗力腿酸,仍讓人感到幸福。

如今我知道許多戶外運動是需要體力、技術和膽量的,而我騎車下坡的技術和膽量是偏向於沒有的那一端。有自知之明是好的,決定在森林中再練幾個星期,然後再去試試那步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